×
农业现代化研究

印度有别于其他三条现代化道路的原因探析 —

在印度,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属于前工业化的国家,而从政治上划分却属于现代国家。摩尔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为何是这样的社会状态,以及没有走三条普遍的现代化道路的原因做出了详细的回答。我主要从阶级角度来分析印度为何没有通过自上而下的保守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是农民革命进入现代社会,但为何印度又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社会。

印度没有自上而下的保守主义革命

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历史上莫卧儿的近似于中央集权的一套稳定统治。莫卧儿是对成吉思汗部分后人的称呼,是印度历史上较为统一的一个时期。莫卧儿政权在经济上,对国内臣民进行了严格的财政控制。对内实行的是包税制度,即印度官僚的薪酬是统治者划分一块土地给对应的代理人,而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就将成为对应官僚的收入,官僚在生前会竭尽所能在在中对应土地上横征暴敛,以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对农民来说这是一种极度悲惨的生活,自己粮食种植越多上交的税就会越多,导致许多农民会以逃亡的方式反抗税收,也就是说农民阶级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毫无剩余经济可言。

而对于实行高度压榨政策的官僚来说,莫卧儿政权是不会放任其进行财产的积累的,因而规定其死后所有财产都要上交国库,所以在印度有钱的官员府吏将会大行奢靡之风,吃穿用度极尽奢华,这也是莫卧儿政权抓住了人的心理,给与权利却又制止经济剩余的产生。换句话说是印度的官僚地主、贵族阶级也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来要求本阶级的利益述求。而这样没有财产权继承关系的经济政策,对于毕生都在进行财富积累的商人资本家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其所有的努力子孙后代都无法继承,都将充到国库当中,所以会造成商人心理扭曲,认为皇帝终将夺取自己的奋斗果实,甚至揣测会因为财富早死于国王的阴谋中。在印度,商人将会更加不容易进行财富的积累,相对应的资产阶级也无法有经济剩余。

在政治上,采用种姓制将社会分工到极限,如僧侣、武士、手工业者、种田者,并对各个职业进行严密的监控,用制裁玷污罪的宗教观念将整个社会等级进行严格的管理,然后依靠种姓组织起来的村庄共同体接受首领的统治,接着将首领纳入印度官僚体系之中,受国王的考核,监督。但个官僚之间的晋升无特定考核体系,全凭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非常随意,所以各官僚之间没有恶意竞争关系,这有利于莫卧儿王朝的统一稳定。

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有经济剩余意味着可以进行阶级利益的述求,俗话叫手里有钱好办事,在印度莫卧儿统治时代中,社会的任何一个阶级都无法有经济的剩余,都牢牢的被莫卧儿统治,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可以表达自身阶级利益述求的强势阶级,再者莫卧儿政权本生就是为了进行专制统治的中央政权,只要社会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对势力和阶级威胁统治,就没有任何进行自上而下保守主义革命 的必要。

印度没有出现资产阶级革命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英国的入侵,希望将印度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将印度发展为农业国以满足自己本国发展工业的要求,因而政策是利于农民阶级的,但是由于农民在印度的劣根性,英国转而于土著王公合谋,在一定程度上,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大众基础因而与农民阶级协调一致,所以在印度资产阶级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再者,英国竭力阻止土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联盟,孤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使得地主和放债人将农村经济的剩余揣进自己的腰包,用于物质消费,而不是为了发展工业,促进工业化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人阻碍了资产阶级在印度进行一场工业革命。

印度没有出现农民革命

印度农民在政治上的驯服,十分好拿捏,这起源于印度自古就有的种姓制教义,以今世的服从换得来世在社会地位中的提高作为回报,使得处于底层阶级的人民自发遵守,毫无抵抗。其次是印度的农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就是印度的农业是在雨中赌博,印度的农业谷物、小米、豆类植物都将在季风雨来临时才能有好的收成,灌溉业极为不发达,这种自然不可预测的力量导致印度农民消极被动,麻木不仁,从而阻碍了农业向集约化耕作的转变。再者,统治者往往只关心如何竭尽全力的盘剥而不去考虑如何使土地肥沃丰收,或是改进耕作种植技术,导致印度的农业及其不发达,对应的农民生活可想而知,温饱尚且不能满足,如何起义造反。只能以大规模的逃亡来逃避剥削和压迫。

上一篇:村级治理现代化导向下的基层制度创新经验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