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现代化研究

论互联网时代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1 “互联网 +”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我国很多地区仍实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有些地区的信息沟通不够畅通,很难及时获取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农业生产技术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农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很多先进技术已融入农业经济发展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很多农业经营效益,但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仍需进一步更新、完善。

1.2农产品标准不明确

现阶段,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但政府部门未针对农产品制定相应的标准,各种食品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在农产品市场中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导致交易双方认知出现很大偏差。并且,农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品质、售价不够规范,顾客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无法针对产品的好坏进行辨别,普遍偏向于选购具备明确标准的进口产品,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1]。

1.3农产品销售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很多地区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顺利销售,很难发挥出网络的功能,还有很多设施有待完善,缺少专业的销售系统,导致在农业生产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另外,消费者和产品运营者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分辨农产品品质,不利于农产品销售、农业经济发展。

2 “互联网 +”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政府应对当地农产品进行生产、 分类以及包装的标准化设置,公布官方标准。并将标准清单加强行业管理,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品质指标研究,加快紧缺标准研制,制定出农户、市场、网络平台共同认可的农产品电商分类标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规范农产品在互联网的销售标准,让消费者买的明白,买的放心,也有利于规避一定的农产品商家的不良竞争,提升农产品竞争力。②对于农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时的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农产品多涉及食品类目,食品安全不容小觑。对于种植类的农产品应重点关注农药的残留情况以及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对于养殖类应关注饲料、兽药等的残留状况。总而言之,完善互联网农业的监管措施,减少由于农产品质量问题出现的差评以及退货等现象。维护农业在互联网的良好形象,规范农产品电商秩序[2]。

2.2加强农村互联网的人才建设

①要对农村村民加强互联网知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各类型专业培训,提升村民的信息化水平。例如,依托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知名企业以及高校,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为村民提供农村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对于互联网农业知识的培训应有针对性的开展,互联网带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商也成为农户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思路,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农户而言,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简单,此类培训工作应该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才更有效率,对于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等互联网基础较好的人员,应以问题为主导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对于年龄偏大、基础薄弱的农户应从互联网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引导其开拓农业经营思路,掌握农业互联网思维。②扶植农村电子商务领军人才。政府可根据农产品品类在当地建设相关协会,有表现突出的人员作为协会负责人,带领更多种植、生产相关农产品的农户开展“互联网+”相关业务,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2.3发展高效农业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科学信息技术,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经济管理高速发展。“互联网+”模式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投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让农业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各行业都在面临转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可通过创新各种渠道开拓发展方式,可以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集体农业。国家也应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建立新型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立足实际规模,利用互联网整合优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不断完善产业链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转型[3]。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控制与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