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经济新方位·聚
绘图:张方曼
教育是国家计划,也是党的计划。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民教育水平继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岁。年。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是什么意思?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哪些努力?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相关司局的官员和专家。
坚持教育优先,进一步提高劳动适龄人口受教育水平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总人口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目前为16-59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非学历培训年数是反映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综合指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对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十四五”末计划》中,国家力争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意味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将达到2019年第二年及更高水平。 2025年高中毕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历史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终身教育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有效提高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从国际上看,我国15-24岁青年人口的教育水平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显着提高,使得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部分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但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存量较大,劳动年龄人口总体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莉认为,“十四五”和2035年长期目标纲要要把提高人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平均每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作为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
"该指标一方面是我国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与统计研究所所长马晓强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和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对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接受度。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将为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大军提供更坚实的人文基础。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坚持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同步推进。推进就业前教育和就业后教育,确保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实现目标。
提质扩能,进一步提高各级普及教育水平
"学校很棒!"甘肃省康乐县杨家沟小学的学生王雅婷非常喜欢上学。三年前,她曾一度辍学;在康乐县控制辍学和“劝返队”的努力下,她回到了学校。
去年夏天,毕业于贵州省台江县国民中学的潘继金在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得知喜讯后,潘继金一家激动地说:“我们家终于有了第一个大学生!”
“十三五”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实现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级别和类型。其中,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是基础,提高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是关键。
马小强认为,应该努力“提高增量”。 “底线是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工作,控制辍学率,确保所有适龄人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主线是进一步普及高中教育。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目前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约为9亿人,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的主要动力是高中的进一步普及年轻人的教育和高等教育。”张张说。
“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实施教育质量扩容工程,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教师,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控制辍学,建立健全巩固和扩大教育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高中教育普及水平,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和职工完成高中教育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
上一篇:中国人寿 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篇:没有了